|
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,從治療策略到用藥選擇這樣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 (≥60歲) 占總人口的18.7%,其中約30%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,老年患者逐漸成為糖尿病主流人群1。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發(fā)癥為老年人健康生存帶來了嚴峻挑戰(zhàn)。為進一步優(yōu)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,促進規(guī)范化預防、診療臨床措施的實施,不斷提高老年糖尿病總體管理水平,《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臨床指南 ( 2022年版) 》 (以下簡稱《指南》) 于近日發(fā)布,讓我們來看看該《指南》為我國老年糖尿病在治療上帶來什么新策略。 老年患者存在很大的異質(zhì)性,一概而論不利于后續(xù)的血糖管理�!吨改稀方ㄗh對患者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后再制定老年糖尿病個性化治療方案,對初診/首次就診者從如下五個方面進行評估1 (圖1)。根據(jù)評估結果采取針對性強的個性化方案,在有效控糖的同時降低心腦血管病的致殘致亡率,為糖尿病的長期管理打下基礎。 圖1 老年2型糖尿病的“五方”評估 為了優(yōu)化老年糖尿病治療策略,《指南》提出1,“五方”綜合評估是制定個性化方案的基礎條件,“早預防、早診斷、早治療、早達標”是優(yōu)化治療結局的基本原則 (圖2)。兩方相輔相成,打破此前糖尿病管理臨危才“救贖”的傳統(tǒng)模式,使老年2型糖尿病 (T2DM) 患者獲益最大化、風險最小化。 <> 圖2 老年T2DM防治的“四早”原則 在進行老年T2DM患者管理過程中,《指南》指出進行綜合評估后,盡早制定血糖控制目標。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況、臟器功能、認知功能以及預期壽命差異較大,制定目標不能過于嚴苛也不能過于寬松。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標應是既能預防和降低糖尿病血管并發(fā)癥,也能避免低血糖發(fā)生風險,使患者得到最大獲益。針對不同的患者情況進行分層,制定個性化血糖控制目標,具體《指南》也給我們列出了圖示(表1)。 <> 表1 老年T2DM血糖控制標準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不斷進展,胰島β細胞功能與細胞數(shù)量隨著病情的發(fā)展呈進行性減低,當單純口服降糖藥治療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時,就需起始胰島素治療,加強血糖控制。《指南》指出,胰島素作為最強效的降血糖藥物,挽救了很多嚴重高血糖患者的生命,但其引發(fā)低血糖和長期過量應用增加體重的副作用在降糖治療中必須關注,尤其是老年人在使用前需認真考慮低血糖的風險。 針對胰島素的選擇,《指南》明確指出,在胰島素治療方案中首選基礎胰島素,胰島素治療模式簡化 (單用長效) 可降低老年患者低血糖風險。由此可見,有效、長效、不增加低血糖風險的基礎胰島素治療方案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優(yōu)選。 甘精胰島素U300作為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,得益于獨特的皮下儲庫微沉淀技術,其持續(xù)作用長達36小時,平穩(wěn)無峰,每日僅需注射1次3 (圖3), 可作為中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選擇。 圖3 甘精胰島素 U300采用獨特的 皮下儲庫微沉淀技術,天然平穩(wěn)緩釋 真實世界研究 (RWS) 發(fā)現(xiàn),無論是相比于預混胰島素還是其他基礎胰島素,甘精胰島素U300均能有效降糖并減少低血糖風險。一項納入41項基礎胰島素治療隨機對照試驗的網(wǎng)絡薈萃分析顯示,與預混胰島素相比,甘精胰島素U300的夜間低血糖事件率顯著降低 (RR=0.361; 95%CI: 0.135 ~ 0.944)4(圖4)。 圖4 甘精胰島素U300的夜間低血糖事件率顯著降低 首個甘精胰島素U300和德谷胰島素的隨機對照研究BRIGHT研究的兩項亞組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在老年糖尿病患者 (≥70歲) 中,治療24周后甘精胰島素U300組的HbA1c降幅較德谷胰島素組多0.34%5 (圖5)。 圖5 BRIGHT研究的亞組分析結果 在腎功能不全患者中,甘精胰島素U300也具有顯著優(yōu)勢,治療24周后甘精胰島素U300組的 HbA1c 降幅較德谷胰島素組多 0.43%6 (圖6)。 圖6 在腎功能不全患者中,BRIGHT研究的亞組分析結果 由此可見,甘精胰島素U300可以幫助患者實現(xiàn)平穩(wěn)控糖,安全達標。 小 結 IDF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全球超過200萬老年患者 (60~79歲) 死于糖尿病7, 老年糖尿病總體血糖控制不理想,糖尿病知曉率、治療率不足50%,管理水平亟待提高8。面對這種情況,適時地應用胰島素治療,合理地選擇胰島素方案甚為重要。甘精胰島素U300在有效控糖的同時不增加低血糖風險,是我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優(yōu)選降糖方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