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她以身試藥,拯救百萬生命,是真正的中國藥神!一個魔王,殺戮無數生命, 數千年不死, 在世界各地游蕩, 威脅著幾十億地球人的生命。 一株野草,常見于山野河畔, 成為中國傳統(tǒng)醫(yī)藥獻給世界的一劑良方, 治愈數百萬例瘧疾患者。 經過多年攻堅,屠呦呦及其團隊近期提出應對“青蒿素抗藥性”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。 并在“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癥”“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科研論著走出去”等方面取得新進展。 說起屠呦呦,幾乎無人不知。因為她,全球數百萬生命得到拯救。 作為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(fā)明人,2015年,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,是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。 她在190次失敗中艱難跋涉,智慧和汗水終換來“遲到的榮譽”。 那一年,屠呦呦85歲。 最早,諾獎工作人員向屠呦呦打電話,接電話的是屠呦呦的老伴老李。 老李說:老太太身體不好,不知道能不能去領獎。
領獎那天,屠呦呦還是去了。在老伴的陪伴下,見證了耗了一輩子心力的“孩子”,得到世人的肯定。 ▲屠呦呦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演講 今年1月4日,英國廣播公司(BBC)發(fā)起“20世紀最具標志性人物”票選活動。 隨后在14號公布的科學家名單中,屠呦呦和愛因斯坦、居里夫人、圖靈一塊兒成為候選人,不僅是亞洲唯一入選的科學家,更是整個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。 對于屠呦呦的入選,BBC給出如此評價: “在艱難時刻仍秉持科學理想! “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! “她的成就跨越東西! 這一年,她89歲。 救命治病,功德無量。BBC甚至表示: “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,那么毫無疑問,屠呦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!” 在這些舉世矚目的成績背后,是屠呦呦50余年的不懈鉆研。 她人生的高光時刻,從85歲才開始。但她從二十來歲起就開始研究中藥,三十多歲即投入到青蒿素的研究。 這中間,漫長的五十多年,有人調侃:屠呦呦,你是個三無科學家。哪三無呢?一無博士學位;二無留洋背景;三無院士頭銜…… 今天,我們就來講講屠呦呦的故事。 從病弱少女到北大醫(yī)學生
1930年,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一個書香門第,家里有五個孩子,她是唯一的女孩,從一出生起,就備受疼愛。 父母給她取的名字“呦呦”,出自先秦《小雅·鹿鳴》中的詩句:“呦呦鹿鳴,食野之蒿。我有嘉賓,德音孔昭! 縈繞著書香氣息的名字,寄托了他們對這個女兒美好的期盼。 當年,屠呦呦的父母并不會料到,自己竟言中了,女兒這一生都與“蒿”結下不解之緣,而那時的他們,恐怕還在擔憂孩子的身體。 ∆ 屠呦呦的少女時代 考上大學之前,不尋常的轉學次數與碎片化的求學時光,是這個姑娘當時人生的“主旋律”。 到了屠呦呦16歲那年,更因嚴重的肺結核而不得不中止了學業(yè),在家養(yǎng)病的日子,屠呦呦一過就過了兩年多。 少年時代的屠呦呦
如果沒有經歷患病的歲月,大概無法理解那種常年與藥物為伴、正常生活都難以開展的無奈與艱辛。 小小年紀的屠呦呦卻已經過慣了這樣的日子,或許也是從那時開始,一個“要為病人做點什么”的念頭,日漸成型。 1948年,病情好轉的屠呦呦以同等學力身份進入寧波效實中學,隨后又轉去寧波中學攻讀高三。1951年,這個師長同學眼中的“病弱少女”竟一鳴驚人,考進了北大。 ∆ 屠呦呦在寧波讀書期間的學籍資料 屠呦呦提供給寧波效實中學80周年校慶的個人資料 在填報志愿時,屠呦呦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在當時看來較為冷門的醫(yī)藥學系,就此飛身一躍,從曾經等待他人救助的病患,跨越到了有能力救助他人的醫(yī)學研究者。 冥冥之中,或許是人生之中命定的轉折。 佩戴”北京大學“;盏拇髮W生屠呦呦
屠呦呦在北大勤學苦讀,最終以極其優(yōu)異的成績畢業(yè),并爭取到了去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工作的機會。 那是一座坐落于東直門外的小樓,事實上,當屠呦呦被分配到那里的中藥研究所之后,有整整五十余年的時光,都在那兒學習、研究、工作。那里,見證了她為藥物研制嘔心瀝血、直至成名的時刻。 屠呦呦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
當時光回溯到1969年,39歲的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,或許還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會在時代的變遷下,發(fā)生怎樣的改變。 彼時,美國與越南之間的戰(zhàn)爭,正上演得如火如荼。在炎熱的東南亞戰(zhàn)場上,肆虐的瘧疾對原先僅起到抑制作用的奎寧產生了抗藥性,因瘧疾而死亡的士兵是戰(zhàn)爭的5倍。 飽受瘧疾之苦的越南,向中國發(fā)來了求助信。中國政府當機立斷,下達了研制藥物的命令。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,屠呦呦臨危受命,成為“抗瘧中草藥研究組”的組長。 可怕的瘧疾 瘧疾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,是非常兇險的傳染病,僅非洲每年就有100多萬人死于瘧疾。
傳播途徑也很簡單,就是蚊子。蚊子把瘧原蟲帶入到人體內,繼而產生瘧疾。 如果帶的是惡性瘧原蟲,這就非常麻煩,被感染的人會全身發(fā)冷、發(fā)熱、多汗,長期多次發(fā)作后,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。 一旦在腦部發(fā)展會形成腦瘧疾,甚至可能引發(fā)腦死亡等嚴重的癥狀。 當時,屠呦呦靠著個人的走訪,整理出一本有關瘧疾治療的方劑小冊子,發(fā)給全國的研究者參考。 這些都是她一字一句寫出來的。事實上,這類的方劑手冊對后期的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。 當時有2000多個關于瘧疾的藥方,需要一一實驗排查。 巨大的工作量,耗費了她的全部精力。為了新藥的研制,她不得已將孩子們送去寄養(yǎng)。 研制的過程異常艱難,一次次實驗,研究了200多種中草藥,但依然顆粒無收。 當身邊的人都勸她放棄,畢竟連美國這樣發(fā)達的國家都束手無策。 但是,屠呦呦不死心,她把目光轉向了厚厚的古代醫(yī)書典籍。 屠呦呦和青蒿素 翻閱浩如煙海的典籍,她發(fā)現(xiàn)了古書中一條關于治愈瘧疾導致發(fā)熱的藥方。 這給了她靈感,改用低沸點溶劑來提取有效物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這種有效物對于瘧疾的抑制程度達到100%。 但是,當她欣喜地進行臨床試驗時,結果卻不盡如人意。 經歷千辛萬苦發(fā)現(xiàn)的有效物,卻根本無法判斷是不是能適用人類,研究一度陷入停滯。 雖然明知有生命危險,但是屠呦呦還是決定以身試藥! 他們住進了北京東直門醫(yī)院,在還不確定療效的情況下,自己試藥。所幸,青蒿素并沒有顯示出對人體的毒副作用。
試驗終于成功了。 而這背后,是190次的實驗。 一次次改良、實驗,再改良,無限循環(huán)更新,終于在1986年,青蒿素獲得了衛(wèi)生部新藥證書;1999年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把青蒿素列入基本藥物名錄。 隨即,造價低廉的青蒿素被推廣到世界。2001年,更是被世衛(wèi)組織大為推廣,成為了瘧疾的首選藥,拯救了無數的瘧疾患者! 在屠呦呦發(fā)現(xiàn)和成功提取青蒿素之前,全世界約一半人口處于罹患瘧疾的風險之中,而屠呦呦的發(fā)現(xiàn),直接讓這個數字整整下降了50%。 她的青蒿素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瘧疾患者,她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和尊敬! BBC這樣說道: 很少有人像她這樣,敢于冒著生命危險,去直面不可知的危險,僅僅因為治愈別人的一絲希望。
攻克世界難題:青蒿素耐藥性! 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后,屠呦呦沒有停止研究。 她時刻關注著青蒿素對于瘧疾的治療進程。在我們都在為她喝彩的時候,她卻已經在著手進行青蒿素的耐藥研究。 如今,不僅瘧疾耐藥的患者有希望,紅斑狼瘡的病人也有了新的希望!
突破!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 光是對付瘧疾的耐藥性還不夠!屠呦呦甚至利用青蒿素,開始治療困擾很多人一輩子、讓很多人生不如死的——紅斑狼瘡!
紅斑狼瘡目前無法根治,所以得了就是絕癥。對于那些患病的人來說,則意味著走向死亡。 2012年,中國紅斑狼瘡的患病人數已經達到了90萬,而且這個數據在不斷增長,其中系統(tǒng)性紅斑狼瘡的患病率居世界第二。 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新進展,意味著,僅僅在中國,就有可能拯救近百萬人的生命,而如果從世界范圍來看,這個數字會呈幾何倍數增長。 屠呦呦說:“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,我們對試驗成功持謹慎的樂觀! 這也為飽受紅斑狼瘡折磨的患者們帶來新的希望。
低調的屠呦呦 屠呦呦很是低調。 即便取得了世界級成就,我們也很少在一些場合看到她的身影。 2015年諾獎公布去領獎時,根據事先的約定,各路記者領導為她送行,結果,左等右等,卻始終不見屠老身影。 后來才得知,屠呦呦早已悄悄辦完登記手續(xù),走普通登機通道登機起飛了。 2017年,屠呦呦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,當閃光燈都準備好的時候,等到的只有滿臉抱歉的負責人:“實在抱歉,屠呦呦先生因為身體欠佳不能到場,由她的幾位同事接受大家采訪! 同年,連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用她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重要場合,她本人都未曾出席…… 是的,她又一頭扎進實驗室。 張伯禮院士說,屠呦呦只是比較低調,不喜歡外頭那些太虛的東西!八啻胃抑v:就到這兒吧,我不習慣這些場面上的事,趕緊做青蒿素的研究吧! 屠呦呦的老同事楊嵐研究員也說,屠老師就是一個“滿腦子都想著青蒿素”的人。 關于青蒿,屠呦呦說: “青蒿素是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,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、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。青蒿素的發(fā)現(xiàn),是集體發(fā)掘中藥的成功范例,由此獲獎,是中國科學事業(yè)、中醫(yī)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! 關于科研,她則說: “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,要做艱苦的努力,要堅持不懈、反復實踐,關鍵是要有信心、有決心來把這個任務完成。科學研究不是為了爭名爭利,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、腳踏實地!” 張載曾言: 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! 屠呦呦,擔得起這四句話。 |